2021-02-26來源:海文考研
研究生考試 研究生定向委培 研究生報考指南 怎么讀研究生 研究生報考
研究生又分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,但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樣的,而且考試難度也是相同的,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的效力。盡管這樣,但在就業(yè)中,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卻受到很多的“歧視”!以至于現在“非全日制”群體求職的處境相當尷尬!甚至還不如全日制本科,社會認可度非常低,說他們處在中國學歷鄙視鏈的底端也不足為過。
“非全日制”的前身叫做“在職研究生”
以前,我國為了培養(yǎng)高層次專門人才,給在職人員設立了聯考,只要考試通過并完成學業(yè),就能獲得畢業(yè)證書,這個就是在職研究生。
但因為在職研究生考試門檻低,授課時間少,而且不少學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放水招生,就導致了在職研究生成了“水貨”的代名詞。
2016年9月,教*部出臺新政,規(guī)定當年11月30日之后錄取的研究生,從培養(yǎng)方式上按照“全日制”和“非全日制”形式區(qū)分。
并且明確要求: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和“全日制”研究生教育要“堅持統(tǒng)一標準,*證同等質量,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。”
也就是說,2016年改革后,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必須和“全日制”研究生一樣,參加全國統(tǒng)考,錄取分數線和入學以后所受的教育等等都是一樣的。
從此,“非全日制”取代了“在職研究生”。
這極大地增加了“非全”的含金量,但也是“非全日制”人群“悲劇”的開始。
“非全日制”的難言之隱
原本在學校里所有的考核標準都和“全日制”一樣的“非全”同學,畢業(yè)后卻受到了用人單位極不公平的待遇。
幾乎所有私企和某些事業(yè)單位、國企在招聘時,都明確寫出,研究生只要“全日制”而不要“非全日制”!
一些地方政府的“人才引進”、“落戶補貼”、“檔案轉移”也不對“非全”群體開放。
這一系列操作,引發(fā)了“非全日制”群體的強烈不滿。
憑什么入學標準相同,學習內容相同,科研成果相同,學分、盲審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和“全日制”同等標準,但畢業(yè)后的差別待遇就差這么多。
學校對“非全”和“全日制”堅持統(tǒng)一標準,*證同等質量,“非全”很好的完成了,但就業(yè)卻被無情的歧視。
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,所有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都被以“學歷不符,非全日制學歷”為由回絕;
海南中學的公開招聘中,一個“非全”研究生經過三次公告進入體檢環(huán)節(jié),卻因“非全”而被拒之門外。
讀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的同學們相信了“無差別”培養(yǎng)標準,但就業(yè)時卻沒有得到“無差別”的競爭機會。
“非全”群體何去何從
國家原本的一項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教育形式的利國利民政策,竟被各個企業(yè)執(zhí)行成了“雞肋”政策。
其實“非全”原本的培養(yǎng)對象應該是在職人員,提高考試的門檻也只是為了實現“同等質量”,但現在執(zhí)行后所得到的結果卻是:
在職人員無法通過考試,而應屆生退而求其次讀了“非全”,“雙證”的質量確實是*證了,但最初打算培養(yǎng)的主要群體卻被偷換了。
其實很多網友們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和建議:
比如借鑒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,用一般性通用能力測試來代替業(yè)務科考試;
比如維持考試難度,但可以根據應屆和在職調整考試方向,更有針對性;
比如根據專業(yè)設置,按社科類和工科類劃分,然后各自增加相應的內容等。
但我個人最認可的是另一種建議,那就是把“非全日制”里的“非”去掉。
因為既然國家明確要求“堅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標準,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”。
而各高校也很好的做到了,入學考試、學分考試、科研成果、畢業(yè)盲審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沒有為“非全日制”而降低標準,用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“同等質量”的驗收,那為什么還要加一個“非”字呢?
在當今的社會上,非常多的用人單位或人群,就是憑證識人的,他們其實什么國家的政策和要求都不懂,也不會管你是不是“同等質量”,他們只認證書,只認“全日制”或“非全日制”。
這是現在的用人單位存在的弊端現象,所以能不能對達到畢業(yè)標準的研究生一視同仁,在學信網和學歷學位證書上保持一致,避免這種差異化因為的“非全”群體應有權益的丟失。
希望“非全日制”人群未來能真正的享受到“全日制”的有關配套政策,能真正的走出就業(yè)歧視這個怪圈,讓“非全”人群的付出能有一個不受歧視的回報。
以上就是小海特意為大家準備的關于“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水貨?就業(yè)受到歧視!”的全部內容,希望對準備考研的同學有所幫助,了解更多考研信息,可以繼續(xù)關注海文考研網站。
(內容來源于網絡,由海文考研收集整理,侵權必刪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