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擇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這其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在一開始就考慮好的,而這些事情加在一起足夠影響我們上岸。所以,擇校要認真對待!
考研擇校需要考慮哪些事情呢?今天學姐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,讓你全方位了解考研擇校!幫你上岸指數(shù)up up up!
1.學碩or專碩?
每個人考研都是帶著期許和目的的??蒲?、實踐、學歷……這也決定了考研擇校的*一步——學碩還是專碩?
●考試難度:學碩>專碩
●招生人數(shù):學碩<專碩
為什么專碩相對學碩要簡單呢?
*一,在初試階段二者在考試科目難度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,僅拿英語舉例:學碩考英語一,專碩考英語二(部分院校部分專業(yè)專碩也考英語一)。經過英語毒打的同學,這其中辛酸一定能懂。
第二,在讀研階段,學校對學碩會更重視論文和學術的培養(yǎng),對專碩一般會有實習實踐等要求,相比之下,學碩會更嚴格一些。
選擇學碩:未來讀博更容易、可以選擇深造然后去高校做老師,可以更專注學術領域;
選擇專碩:更注重實踐的培養(yǎng)。
所以,在擇校的時候,選擇學碩并以后想讀博的同學,可以將該校的博士點考慮進去。而選擇專碩的同學更需要關注該校碩士畢業(yè)生的就業(yè)情況。
2.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?
在介紹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之前需要提醒一下小伙伴們,即便是在校的學生也是可以報考非全研究生的,但具體情況要看院校的招生簡章。
●二者的區(qū)別在于:
①學習方式:全日制是脫產在校學習、而非全一般都是在職人士
②非全的學費要高于全日制,考試難度要低于全日制;
③越來越多的院校不為非全研究生學校提供住宿;
④報考非全,部分專業(yè)會有工作年限的要求,例如工商管理碩士(MBA)、旅游管理碩士等等。
以上是二者的部分區(qū)別,如果小伙伴們對非全感興趣可以看看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。
3.院校所在城市
對于考研,小伙伴們一定聽過幾個詞:“旱區(qū)”、“水區(qū)”、“A區(qū)”,“B區(qū)”。這就涉及到考研擇校對于城市的選擇啦!我們拋開對某一城市喜不喜歡這一說,我們就先從上岸這一角度進行討論。
①旱區(qū):閱卷較為嚴格;
②水區(qū):閱卷相對來說寬松一點;
③A區(qū):國家線的劃定要高一點;
④B區(qū):國家線及單科線劃定低一點。
所以,小伙伴們在擇校時要考慮好地區(qū)這一參數(shù)哦!
4.專業(yè)
考研是又一次的人生轉折,不但是對學歷的提升,有的小伙伴不喜歡本科時的專業(yè),考研就可以重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(yè)了!
①考本專業(yè)?
考本專業(yè)在專業(yè)課方面是有一定的優(yōu)勢的,畢竟大學四年耳濡目染會有一定的學習基礎。
②跨考?
有的小伙伴會選擇跨考到自己喜歡的專業(yè),想必因著這份熱愛會有很多收獲;還有一部分同學會跨考到自己認為較“簡單”的專業(yè),例如哲學、文學等,優(yōu)勢在于不考數(shù)學會減輕很多壓力。
5.專業(yè)報錄比
是否選擇一所學校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(shù)就是報錄比!這個比例決定了我們當炮灰的概率。所謂報錄比即為:報考人數(shù)/錄取人數(shù),這個比例越大說明競爭激烈,我們陪跑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。所以,在報考時要選擇報錄比比較中等的院校,學姐認為比例在10:1左右的都是可以接受可以搏一搏的。拿這個比例去算:報考200人錄取20人左右,想想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6.其他需注意的事項
①招生人數(shù):有的院校會把推免人數(shù)和統(tǒng)招人數(shù)算到一起,看著招收20人,實際上推免占三分之二,聽學姐一句勸,這樣的學校不考也罷。
②復試比例:一般院校的復試比例是1:1.2,超過1:1.5即為難,有熱門專業(yè)差額率可能達到1:2(意味著復試一半的人會被刷)!不要小看這個比例,有時真的很殘酷。
③是否需要加試:有的學校會規(guī)定跨考或是以同等學力參加考試的小伙伴需要加試,這種情況需要考慮一下能不能接受,不能接受我們就換一所學校吧!
④是否接受跨考考生:有的學校不是加試就可以的,而是干脆不接受跨考考生,我們一定要擦亮雙眼仔細閱讀招生簡章,別讓自己一年多的努力錯付了。
以上就是學姐今天的分享,干貨滿滿哦!希望在考研擇校方面可以給你帶來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