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論證有效性部分,管理類大綱指出:“論證有效性分析試題的題干為一段有缺陷的論證,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,選擇若干要點,評論該論證的有效性。本類試題的分析要點是:論證中的概念是否明確,判斷是否準確,推理是否嚴密,論證是否充分等”。對歷年考研論證有效性分析的題干進行總結(jié)梳理,題干出現(xiàn)的漏洞主要有14種。其中,“混淆概念”作為高頻邏輯漏洞,幾乎是管理類聯(lián)考綜合能力考試每年必考內(nèi)容。既然如此重要,那么我們該如何應(yīng)對呢?接下來老師將幫助大家梳理“混淆概念應(yīng)對兩步走”。
*一步,我們需要明確“混淆概念”的特征。當核心概念在有問題的論證過程中出現(xiàn)兩次及以上時,考生便可以從“混淆概念”的角度對論證漏洞的實質(zhì)進行分析,進一步驗證漏洞實質(zhì)。
混淆概念主要有兩種考核方式,*一種情況是兩個名詞是相同的,但是內(nèi)涵和外延卻發(fā)生了改變。比如“莫言的小說不是一天能讀完的,《紅高粱》是莫言的小說,所以《紅高粱》不是一天能讀完的”,在這一段論證中“莫言的小說”是兩個相同的名詞,但是內(nèi)涵和外延卻不一樣。*一個“莫言的小說”是集合概念,第二個“莫言的小說”是個體概念,故上述論證存在“混淆概念”的漏洞。第二種情況是兩個名詞是不同的,但是彼此之間有一定的聯(lián)系,題干將兩者混為一談,比如不能由“今年的利潤高于去年”得出“今年的利潤率高于去年”。
第二步,利用寫作模板完成對該漏洞的寫作?;煜拍?/span>的模板是:材料論述“……”,這是有失偏頗的。A和B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A是指,B是指,上述論證把二者混為一談,有“混淆概念”之嫌。比如上述例子“今年的利潤高于去年,所以今年的利潤率高于去年”,我們可以這樣寫:材料論述“今年的利潤高于去年,所以今年的利潤率高于去年” ,這是有失偏頗的。利潤和利潤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利潤是絕對數(shù),利潤率是相對數(shù),上述論證把二者混為一談,有“混淆概念”之嫌。
對于論證有效性分析中???/span>的邏輯漏洞,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分析漏洞實質(zhì),掌握分析要點,加強練習頻次,增強論證力度。